您当前位置: 利来国际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新闻动态
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析 ——以湖南潇湘技师学院(利来国际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)为例

类别:公司新闻 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7 17:19:48   浏览:

  在“制造强国”战略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,高等职业院校如何通过创新办学模式、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,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。湖南潇湘技师学院(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)作为湖南省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院校,其办学历程与创新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本文从该校的办学实践出发,系统分析其在产教融合、专业建设、技能竞赛、师资培养及实训设施优化等方面的探索,以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。

 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与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并办学,是湖南省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典范。其中,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1980年由著名农林学家乐天宇教授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,其“立足地方、服务产业”的基因奠定了学院的办学底色。2010年两校合并后,学院形成了“技工教育与高职教育并重”的独特模式,成为全国少有的兼具两种教育体系的高等职业院校。

  学院以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”为核心使命,依托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,紧密对接永州市“一核两轴三圈”区域经济布局,逐步构建了“产教深度融合、专业特色鲜明、技能竞赛引领”的办学体系。近年来,学院获评“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”“湖南省文明高校”等称号,彰显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作用。

  学院将产教融合视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,通过“引企入校”“办校进企”等模式,与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等5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。例如,与本地智能制造企业共建的“智能制造实训中心”,不仅配备价值超千万元的工业机器人、数控加工设备,还引入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,实现“课堂即车间、教师即导师、作业即产品”的沉浸式教学。

  学院建立“企业需求清单—课程动态调整—教学资源优化”的闭环机制。以机电工程专业为例,企业参与制定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》《智能生产线运维》等课程大纲,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无缝衔接。学生在大二即进入企业“工学交替”阶段,通过参与实际项目(如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线调试)提升实操能力。数据显示,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%以上,其中78%的毕业生入职后半年内晋升为技术骨干。

  学院围绕湖南省“3+3+2”现代产业体系,重点建设机电工程、服装设计、数字媒体三大专业群。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,依托永州纺织服装产业带,学院与“东骏纺织”“雅戈尔”等企业联合开发《智能服装CAD设计》《数字化成衣生产》等课程,学生作品在“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”中多次获奖,毕业生年均薪资高于省内同专业平均水平15%。

  学院推行“教授+工程师”双导师制,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占比达30%。利来国际机电工程系教师团队中,5人获“湖南省技术能手”称号,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2项,开发的《数控加工工艺虚拟仿真系统》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。这种“理实一体”的教学模式,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,又能熟练操作先进设备,实现“毕业即上岗”。

  学院构建“校赛—省赛—国赛”三级竞赛体系,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赛事组织与奖励。2023年,学生在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”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斩获一等奖,其设计的“智能分拣系统”被合作企业直接转化为生产线改造方案,节约成本超百万元。

  竞赛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被纳入日常教学。例如,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的故障诊断案例,被转化为《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分析》实训模块,学生通过VR模拟系统反复演练,故障排除效率提升40%。这种“以赛促改、以赛促教”的机制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。

  学院实施“名师工程”与“青蓝工程”,选派教师赴德国FH Aachen大学、华为培训中心等机构研修,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3项。同时,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12人,其主导的《智能装备故障诊断》课程被学生评为“最受欢迎实践课”。

  学院累计投入1.2亿元建设“智能制造”“数字创意”等5大实训中心,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、发那科等品牌设备,可模拟汽车焊接、物流分拣等真实场景。服装设计专业建成省内首个“3D虚拟试衣实验室”,学生设计作品可直接生成数字样衣,缩短设计周期50%以上。

 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(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)的实践表明,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引擎(如与三一重工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),以特色专业为立足点(如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机电工程专业),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(近三年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),以师资与实训为支撑点(双师型教师占比82%、实训设备总值超1.2亿元)。未来,学院可进一步探索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”“跨区域产教联合体”等新模式,通过构建“政-校-行-企”四方协同机制,形成覆盖长株潭城市群的职业教育联盟,为培养大国工匠、服务区域经济贡献更大力量,助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人才高地。

搜索